河干别诸父昆弟

潞河浊如胶,去去孤帆系。 春风三月三,把袂别昆季。 上奉诸父行,相将水之裔。 酌酒三五行,骨肉多真意。 田园多荒芜,天涯苦淹滞。 此路已可知,守拙性所肄。 学仕愧朝簪,学农足家世。 浮云去不停,执手一相视。 勖哉临岐心,百尔在敬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干(hé gān):河边。
  • 昆弟(kūn dì):兄弟。
  • 潞河(lù hé):水名,今称白河,在北京市通州区。
  • (mèi):衣袖。
  • (yì):边。
  • 淹滞(yān zhì):长期停留;拖延;久留。
  • (yì):学习,练习。
  • 朝簪(cháo zān):朝廷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员。
  • (xù):勉励。

翻译

潞河的水浑浊得如同胶一样,我将孤帆系在岸边,准备离去。 在春风吹拂的三月初三,我与兄弟们握手告别。 我侍奉着诸位父辈,一同走到水边。 大家一起喝了三五杯酒,亲人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意。 田园大多荒芜了,在天涯长久地漂泊滞留,让人苦恼。 这条路的情况已经可以知晓,坚持朴实是我所修习的品性。 学习为官愧对朝廷的官饰,学习务农足以支撑家族。 浮云不停地飘走,我们执手相互对视。 相互勉励啊,在这分别的时刻,各种事情都要谨慎小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潞河边与诸位父辈和兄弟们分别的情景。诗中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之情,又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亲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

首联通过描写潞河的浑浊和孤帆的系留,营造出一种沉重的离别氛围。颔联点明了分别的时间和对象,“春风三月三”为离别增添了一丝温暖,而“把袂别昆季”则直接表达了与兄弟分别的悲伤。颈联描述了与父辈们一同走到水边饮酒的场景,体现出亲人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诗人感慨田园的荒芜和自己在天涯的漂泊,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诗人也表明了自己坚守朴实品性的决心,认为学习务农足以支撑家族,对人生道路有了自己的选择和思考。

尾联中,浮云不停飘动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执手相视和相互勉励则表现出诗人对亲人们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宗周

刘宗周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