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鸰原(líng yuán):《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鴒原”比喻兄弟友爱。
- 鬓欲霜:两鬓如霜,形容年老。
- 鲤庭:指受父训之处,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鲤庭”为子受父训的典故。
- 姜被:《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因以“姜被”比喻兄弟友爱。
- 夜漏:夜间的时刻,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 宾雁:即鸿雁,大雁。
- 杳(yǎo):无影无声。
- 素餐: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 婢鱼:白鲦鱼,又名参鱼。
翻译
目光望向远方,思念着兄弟,两鬓已如霜白,怎料能在滁阳再次相会。想起在父亲教导下的幼年时光已经逝去,如今秋夜与兄弟同盖姜被,只觉这夜格外漫长。归乡的梦如那遥远的鸿雁般渺茫难寻,姑且品尝一下白鲦鱼当作简单的饭食。明日在驿站旁折柳送别,那柳枝仍会充满离愁,烟水迷蒙的吴陵之地也显得如此渺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仲仁兄赴泰州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离别的愁绪。首联通过“目断鸰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鬓欲霜”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同时“那知此会复滁阳”表现出对这次重逢的意外和欣喜。颔联回忆了儿时在父亲教导下的时光,以及如今兄弟相聚的温暖,“鲤庭幼学年光逝”带有一丝对往昔的怀念,“姜被秋同夜漏长”则通过描写秋夜同盖姜被,烘托出兄弟间深厚的情感。颈联的“归梦漫随宾雁杳”体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素餐聊取婢鱼尝”则描绘了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感慨。尾联“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以折柳送别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悲伤,而“烟水吴陵正渺茫”则进一步渲染了前途的迷茫和不确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