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下:指洛阳,这里代指京都。读音:(luò xià)
-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读音:(tóu zān)
- 当路:指居要职、掌大权。
- 贤劳:指劳苦、辛劳。
- 司徒:古代官职名。
- 太史:古代史官。
- 化去:去世、逝世。
- 迹陈:事迹留存。
- 猿鹤怨:借指对故去之人的思念和哀怨。
-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
翻译
回忆起京城往昔的贤能之士,他正值青年便弃官于居要职之时。 他往昔的辛劳成就了司徒般的功绩,隐退后新的事迹被载入了太史编著之中。 他去世后,猿鹤都为他的离去而哀怨,他读不完的书将在子孙中传承。 千年的嵩山收拢着灵秀之气,我洒泪吊唁,然而这对于在九泉之下的他已无济于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王正郎先生的追思和悼念。首联通过回忆王正郎先生在年轻时弃官的举动,展现了他的不凡。颔联赞扬了他在为官时的功绩以及隐退后的影响力,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足见其重要性。颈联以“猿鹤怨”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悲痛和思念,同时强调了他的学识和精神将通过子孙传承下去。尾联则以嵩山的灵气为背景,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作者虽洒泪吊唁,但也明白逝者已矣,难以挽回。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表达了对王正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