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嗟彼涧中竹,劲节淩雪霜。 西风日夕至,猗猗不可常。 百草先冬瘁,谁念岁寒芳。 寿夭固有定,穷通安可量。 托体于子孙,疴痛各自尝。 逝水自东流,逝日自西藏。 少壮复何为,老大非所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ē):表示感叹。
  • :同“凌”,冒着,顶着。
  • 猗猗(yī yī):形容竹子美盛的样子。
  • (cuì):枯萎。
  • 穷通:困厄和显达。

翻译

哎呀那山涧中的竹子,刚劲的节操守着雪霜。 西风每天傍晚吹来,茂盛的竹子不能长久保持这样。 各种花草在冬天前就枯萎了,谁会想到在寒冬中仍有芳香呢。 人的寿命长短本来就有定数,困厄和显达又怎么能衡量呢。 将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疾病痛苦却要各自去品尝。 逝去的水自然向东流去,逝去的日子自然向西方隐藏。 年轻力壮的时候又做了些什么呢,年老了也不必为此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涧中竹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四句写涧中竹劲节凌霜,但西风来袭,其美盛之态难以长久。接着,诗人通过百草先冬瘁,反衬出岁寒芳的可贵,同时也感慨寿夭有定,穷通难量。后四句中,诗人认为将希望寄托于子孙,而各自的病痛仍需自己承受,就像逝水东流、逝日西藏一样,是自然之理。最后,诗人提出少壮时应有所作为,而年老时也不必过于悲伤。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