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同陈愈章罗敦亮黎缜之苏考甫罗友国赵丕显丕振过李伯襄芙蕖馆赏菊

懒与时芳作并妍,西风篱落意萧然。 非缘屈子歌骚后,谁伴陶潜到酒边。 消瘦但宜秋色好,餐英唯美晚香传。 相逢拚着高阳醉,白雪谁操郢上篇。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时芳:应时的花卉。
  • 篱落:篱笆。
  • 屈子:指屈原(qū yuán),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餐英:指以花为食,后用以指雅人的高致。
  • (pàn):舍弃,不顾惜。
  • 高阳:指高阳酒徒,秦末年代,谋士郦食其去追随刘邦时对自己的称呼。后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郢上篇:指《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以泛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

翻译

不想与应时的花卉一同争艳,在西风吹拂的篱笆边,心中充满了凄凉之感。 若不是因为屈原在歌唱《离骚》之后,又有谁能陪伴陶潜一同饮酒到醉呢? 身体消瘦倒也适合这美好的秋色,品尝秋菊也唯有这晚来的香气得以流传。 今日相逢,索性就像高阳酒徒那般尽情沉醉,又有谁能创作出如《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诗文呢?

赏析

这首诗以初冬赏菊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懒与时芳作并妍,西风篱落意萧然”,表现出菊花不同于时花的独立品格,以及在西风中所蕴含的萧瑟意境。接下来,“非缘屈子歌骚后,谁伴陶潜到酒边”,借用屈原和陶潜的典故,强调了菊花所象征的高洁与隐逸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追求。“消瘦但宜秋色好,餐英唯美晚香传”,则描绘了菊花在秋色中的独特之美,以及其晚来的香气,进一步烘托出菊花的品质。最后,“相逢拚着高阳醉,白雪谁操郢上篇”,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的豪放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高雅文学艺术的向往。整首诗意境苍凉而高远,用典自然,语言简练,将初冬赏菊的情景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