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

百里慈阳地,巉岩半不毛。 天垂南裔尽,山插北辰高。 种粟惟便火,耕崖秪惯刀。 驩兜墓犹在,掩鼻过秋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慈阳:慈利县在明朝时的旧称。
  • 巉岩(chán yán):高而险的山岩。
  • 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 南裔:南方边远地区。
  • 北辰:北极星。
  • (zhī):同“只”。
  • 驩兜(huān dōu):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恶人,被舜流放。

翻译

这百里之地便是慈利县,险峻的山岩有一半是荒凉贫瘠的。苍天似乎延伸到了南方的尽头,山峰高耸直插北极星般的高空。这里种植粟米只方便用火耕种,在山崖上耕作也只习惯用刀。传说中驩兜的墓还在这里,我掩着鼻子走过秋天的蒿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慈利县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首联写出了慈利县土地的贫瘠和地形的险峻。颔联通过对天空和山峰的描写,展现出此地的雄伟和广阔,给人以苍茫之感。颈联描述了当地特殊的耕种方式,反映了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尾联提到驩兜墓,增添了神秘的历史氛围。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苍凉,生动地刻画了慈利县的独特风貌。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