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伯兄子中仲弟子彦

· 刘崧
鸿雁哀鸣雪羽轻,凤雏飞去锦衣明。 常时见月怜儿女,此日看云忆弟兄。 下径春深桐树暗,湘乡云净峡山晴。 何时共对珠林酒,日倚东风赋紫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雁:一种候鸟,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的人。(鸿,hóng)
  • 哀鸣:悲痛哀伤或凄厉的鸣叫。
  • 雪羽:白色的羽毛。
  • 凤雏:幼凤,比喻优秀子弟。(雏,chú)
  • 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
  • 常时:平常的时候。
  • 见月:看到月亮。
  • :怜爱,疼爱。
  • 儿女:此处指子女。
  • 看云:看着云彩,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弟兄:弟弟和哥哥。
  • 下径:向下的小路。
  • 桐树:一种树木。(桐,tóng)
  • 湘乡:地名。
  • 云净:云彩纯净。
  • 峡山:山名。
  • 珠林:美好的树林,也指佛寺。
  • 紫荆:一种植物,常象征家庭和美、骨肉情深。

翻译

大雁哀伤地鸣叫着,白色的羽毛轻轻飘动,优秀的子弟离去,身着华丽的衣裳。平常看到月亮就会怜爱自己的子女,今日看着云彩就想起了兄弟们。向下的小路在春天深处,桐树显得阴暗,湘乡的云彩纯净,峡山天气晴朗。什么时候能够一起对着美好的树林饮酒,整日依靠着东风吟诵紫荆呢?

赏析

这首诗以鸿雁哀鸣、凤雏飞去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兄弟离去的不舍和思念。接着通过“常时见月怜儿女,此日看云忆弟兄”,表达了诗人在平常时候对子女的疼爱,以及在特定的这一天看着云彩思念兄弟的情感,将对亲人的关爱和对兄弟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情感真挚深沉。诗中对景色的描写,如“下径春深桐树暗,湘乡云净峡山晴”,通过描绘春天深处小路旁桐树的阴暗和湘乡、峡山的晴朗景色,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能够与兄弟共同饮酒、吟诵紫荆的期望,体现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团聚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