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蛮滩谒马伏波公祠用王都督壁上韵
乌石滩头上溯滩,崖前风雨谒荒祠。
愁看浪泊飞鸢地,不见楼船下越时。
象郡旧开秦日月,马侯曾肃汉官仪。
舆图尚写交州部,铜柱徒增异域悲。
烟锁断林吹不散,舟从乱石晚难移。
千秋为想麒麟阁,何似居人伏臈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蛮滩:在今广西横县东。
- 马伏波:指马援,东汉初期著名将领,曾被封为伏波将军。
- 上溯滩:逆着水流向上行的险滩。
- 浪泊:地名,在今越南境内。
- 飞鸢(yuān)地:形容地势险要,多风的地方。
- 楼船:高大的战船。
- 越: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指古代越地。
- 象郡: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郡。
- 秦日月:秦朝的统治。
- 马侯:即马援。
- 肃:整肃,使整齐。
- 汉官仪:汉朝的礼仪制度,表示汉朝的威严和统治。
- 舆图:地图。
- 交州:古代地名,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的一部分。
- 铜柱:马援曾在边境立铜柱,作为汉朝边界的标志。
- 伏臈(là):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这里泛指祭祀活动。
翻译
在乌蛮滩头逆着水流向上的险滩前行,在崖前的风雨中拜谒那荒凉的祠堂。忧愁地看着浪泊那多风险要的地方,已不见当年高大战船出征越地的情景。象郡曾在秦朝时就已开拓,马援也曾整肃汉朝的礼仪制度。地图上还写着交州的部分地区,但那立在边境的铜柱只能徒增对异域的悲叹。烟雾封锁着断裂的树林吹之不散,船只从乱石中经过,到了晚上也难以移动。千秋万代都让人想到麒麟阁上的功臣画像,怎比得上当地居民对祭祀的思念之情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乌蛮滩谒马伏波公祠时所写,通过描绘乌蛮滩的景象和对历史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马援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首联点明地点和情境,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颔联通过“愁看”“不见”,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颈联回顾历史,赞扬了马援的功绩和汉朝的威严,同时也暗示了边疆地区的重要性。尾联则将历史与现实相对比,强调了人们对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