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咏秋柳

太白旄头夜并高,胡儿牧马过临洮。 连营百道传烽火,飞檄三边插羽毛。 光迸流星穿雁塞,气缠宝匣吼龙刀。 捷书早达蓬莱殿,立马千门念正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旄头: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临洮:地名,在今甘肃省。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飞檄:迅速传递的军令。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
  • 羽毛:指插在军令上的羽毛,表示紧急。
  • 光迸:光芒四射。
  • 雁塞:指边塞,因常有雁飞过而得名。
  • 宝匣:装宝剑的匣子。
  • 龙刀:指宝剑。
  • 捷书:报告胜利消息的书信。
  • 蓬莱殿:指皇帝的宫殿。
  • 立马:停马。

翻译

夜空中,太白星旁的旄头星高高升起,北方的胡人骑兵在临洮附近放牧马匹。百道烽火接连不断地在边防线上传递,紧急的军令在三边迅速传递,上面插着表示紧急的羽毛。光芒四射的流星穿过边塞,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吼声。胜利的消息早已传到皇帝的宫殿,我停马在千门万户的城门前,心中正感到劳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和战士的英勇。通过“旄头夜并高”、“胡儿牧马过临洮”等句,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战事的紧迫。诗中“连营百道传烽火”、“飞檄三边插羽毛”生动描绘了战时的紧急状态。结尾的“捷书早达蓬莱殿,立马千门念正劳”则表达了战士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边塞诗的豪迈与悲壮。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