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万玉麟先生端午韵四首先生临淮知县公父也

· 郑真
兰汤浴罢试罗衣,樽俎风流记一时。 青眼每怜题柱客,白头今见起家儿。 五声宛转歌桃叶,双袖娉婷舞柘枝。 淮海从容京阙近,置身如在凤凰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汤:用兰草煮的水,古代用于沐浴,有香气。
  • 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这里指宴席。
  • 风流:这里指才华横溢,有文采。
  • 题柱客:指在柱子上题诗的文人,比喻有才华的人。
  • 起家儿:指从平民中崛起,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 五声:指古代音乐中的五声音阶。
  • 桃叶:指桃叶歌,古代的一种曲调。
  • 双袖娉婷:形容女子舞姿优美。
  • 柘枝:古代一种舞蹈。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京阙:京城的宫阙,指朝廷。
  • 凤凰池:古代宫中池名,这里比喻朝廷中的高位。

翻译

沐浴后穿上轻薄的罗衣,回忆起那时的宴席上风采依旧。 常常欣赏那些在柱上题诗的才子,如今白发苍苍却见到了从平民中崛起的英才。 五声音阶婉转地歌唱着桃叶曲,双袖舞动着优美的柘枝舞。 淮海之地平静从容,离京城也近,仿佛置身于朝廷的高位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端午节的场景,回忆了过去的宴会和才子的风采,同时表达了对新崛起英才的赞赏。诗中“兰汤浴罢试罗衣”描绘了节日的清洁与美好,“青眼每怜题柱客”则流露出对才华的珍视。末句“淮海从容京阙近,置身如在凤凰池”以地理位置的接近比喻政治地位的提升,寓意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表达了对才华和成就的赞美之情。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