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少宰学士黄焯星先生三首先生丁母艰未小祥而逝

居庐鸡骨病相侵,易箦犹悬傍母心。 薤露不禁朝日薄,萱花长伴夜台深。 人哀尽罢村村市,帝诔遥颁字字金。 十尺丰碑埋玉处,时闻乌鸟哭松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庐:指守丧期间居住的简陋草庐。
  • 鸡骨:比喻因哀伤过度而消瘦。
  • 易箦:古代大夫临终时所换的席子,此处指临终。
  • 薤露:薤(xiè),一种植物,薤露指薤上的露水,比喻生命的短暂。
  • 夜台:指坟墓,阴间的台。
  • 帝诔:皇帝的悼词。
  • 丰碑:高大的石碑,指纪念性的碑。
  • 乌鸟:乌鸦,常用来象征哀悼。

翻译

在守丧的草庐中,因哀伤而消瘦,病痛缠身,临终时心中仍挂念着母亲。薤叶上的露水不禁在朝日的照耀下消散,萱草花长久地陪伴在深深的坟墓旁。人们哀悼至极,村村市市都停止了活动,皇帝的悼词远道而来,字字如金。十尺高的纪念碑立在埋葬玉石的地方,时常能听到乌鸦在松树的阴影下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学士黄焯星先生的深切哀悼。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鸡骨”形容因哀伤而消瘦,“薤露”比喻生命的短暂,“萱花”和“夜台”则暗指坟墓和阴间。诗的最后两句通过“丰碑”和“乌鸟”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哀悼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无尽怀念和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邓云霄的文学才华和对逝者的深切缅怀。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