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

· 郑真
曾过坡仙放鹤亭,黄茅冈顶思冥冥。 相亲有客须拌醉,好语逢人不倦听。 一水倾翻千涧碧,两厓浮动半天青。 旧游恍惚浑成梦,聊复题诗上画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坡仙:指苏轼,因其文才出众,被尊称为“坡仙”。
  • 放鹤亭:苏轼在黄州时所建的亭子,常与友人在此放鹤。
  • 黄茅冈: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苏轼放鹤亭所在地。
  • 冥冥:深远、幽深的样子。
  • 拌醉:尽情饮酒至醉。
  • 好语:美好的话语。
  • 千涧碧:形容水流众多,碧绿清澈。
  • 两厓:指两边的山崖。
  • 浮动:形容山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半天青:形容山崖高耸入云,上半部分被云雾遮盖,呈现出青色。
  • 恍惚:仿佛、似乎。
  • 浑成梦:完全像一场梦。
  • 聊复:姑且再。

翻译

曾经拜访过苏轼的放鹤亭,站在黄茅冈的山顶上,思绪飘向深远的天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必须尽情饮酒至醉,听到的美好话语总是让人不厌其烦。一条水流倾泻而下,汇聚成众多碧绿的溪涧,两边的山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浮动在半空中,呈现出青色。旧日的游历仿佛完全像一场梦,姑且再次题诗在这幅画屏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苏轼的交往和游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如“千涧碧”、“半天青”等,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通过“恍惚浑成梦”的表达,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