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浔江: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条河流。
- 邓云霄:明代诗人。
- 字子浮踪任转蓬:字子,指作者自己。浮踪,漂泊不定的行踪。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停桡:停船。桡,船桨。
- 酹:以酒浇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法中的第五更,约凌晨3点到5点。
- 牂牁:古代地名,位于今贵州省境内。
- 蛮瘴:指南方边远地区的瘴气。
- 铜柱:古代用于标记边界或纪念胜利的柱子。
- 汉营空:指汉代的军营已经荒废无人。
- 欢伯:酒的别称。
- 滁阳:地名,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欧阳修曾在此地任职并写下《醉翁亭记》。
翻译
我这漂泊的人啊,像随风转动的蓬草,任由命运摆布。停下船来,举杯向江风祭奠。人生百年,应该让酒杯常满,五更时分,月亮又怎能再次升至中天?江水环绕着牂牁,那里的瘴气让人生畏,烟雾笼罩着铜柱,汉代的军营已空无一人。忧愁来临时,我日日邀请酒神欢聚,岂止是滁阳才有醉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浔江中秋之夜的孤独与忧愁。通过“转蓬”、“停桡”、“酹江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五夜何曾月再中”一句,巧妙地以月喻人,抒发了人生无常、时光不再的哀思。后两句通过对牂牁、铜柱的描写,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结尾以“欢伯”和“醉翁”自比,既表现了诗人借酒消愁的心态,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