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庭梧凋一叶,忽到授衣时。 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 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授衣时:指农历九月,古代此时要准备冬衣,故称“授衣时”。
  • 懒妇:指蟋蟀,因其鸣声似织布声,故又称“懒妇”。
  • 鸣杼:指织布时织机上的梭子发出的声音。
  • 寒虫:指蟋蟀。
  • 络丝:指蟋蟀的鸣叫声,因其声似织丝。
  • 城高:指城墙高耸。
  • 霜信:指霜降的消息,即天气转寒。
  • 夜永:指夜长。
  • 漏声: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声音。
  • 旅况:旅途中的心情和境况。
  • 沉醉:深醉,这里指沉浸在某种情绪或状态中。
  • 黄花:指菊花。

翻译

庭院中的梧桐树落下了一片叶子,忽然间就到了准备冬衣的时候。懒惰的妇人还未开始织布,蟋蟀却已经开始鸣叫,仿佛在织丝。城墙高耸,霜降的消息来得早,夜深人静,漏壶的声音显得格外迟缓。旅途中的心情需要用沉醉来消解,而竹篱边已经开满了金黄的菊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庭梧落叶、蟋蟀鸣叫等自然细节,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诗中“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一句,既表现了秋夜的寒冷和漫长,又隐含了旅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结尾的“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则以菊花的盛开来象征秋天的丰硕,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借酒消愁,沉醉于这秋夜美景中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和对旅途生活的独特体验。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