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同匡云上人作送春诗四首

香国阑珊可奈何,留僧击钵且高歌。 闲心暗结连绵雨,往事空随浩荡波。 怅望东君同过客,谁回西日更挥戈? 凭栏细向花神语,好解红绡赠芰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匡云上人: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香国:指花的世界,比喻春天。
  • 阑珊:衰落,将尽。
  • 击钵:敲击钵盂,古代一种游戏,用以计时或助兴。
  • 高歌:大声歌唱。
  • 连绵雨:持续不断的雨。
  • 浩荡波:形容水势浩大,这里比喻往事如波涛般汹涌。
  • 东君:指太阳,也比喻春天。
  • 过客:过路的客人,比喻春天的短暂。
  • 西日:西下的太阳,比喻时光的流逝。
  • 挥戈:挥动武器,比喻努力挽回。
  • 花神:神话中掌管花卉的神。
  • 红绡:红色的薄绸,这里指花瓣。
  • 芰荷:荷花。

翻译

春天的花儿即将凋谢,我们该如何是好?留住僧人,敲击钵盂,大声歌唱。 心中暗暗结着连绵不断的雨,往事如浩荡的波涛般空空流逝。 怅然望着太阳如同过客般匆匆,谁能挽回西下的太阳,再挥动武器? 倚着栏杆,我向花神细语,希望她能解下红绡,赠予荷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与留恋。诗中,“香国阑珊”描绘了春花的凋零,而“击钵高歌”则展现了诗人试图以歌声留住春天的努力。诗人的“闲心”与“往事”在“连绵雨”与“浩荡波”中显得无力与空虚。最后,诗人向花神祈愿,希望以红绡赠予荷花,寄托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挽留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时光的深刻感悟。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