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轻调玉管倚江浔,子野风流自古今。 隔岸两人非旧识,入舟三弄即知音。 落梅曾洒临岐泪,折柳偏伤送客心。 别后关山多少恨,凭君传与水龙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濒行:即将离开。
  • 分赋:分别赋诗。
  • 丹青:绘画。
  • 行色:旅途的景象。
  • 技痒:形容有某种技艺的人遇到机会急欲表现。
  • 玉管:古代乐器,此处指笛子。
  • 江浔:江边。
  • 子野:人名,可能指古代音乐家子野。
  • 风流:才华出众,风度翩翩。
  • 旧识:旧时的相识。
  • 三弄:多次演奏。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 临岐:分别的路口。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枝,表示惜别之情。
  • 关山:关隘和山川,泛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 水龙吟:词牌名,此处可能指一首曲子或诗。

翻译

即将离开金陵,各位词客分别赋诗,描绘都城的名胜,并绘成画卷,以壮我的行色。船中无事,我翻阅这些画册,读着诗句,忽然心生技痒,便赋诗回赠,共得二十八景诗,与画中景数相符。其中一首关于谢公墩的诗如下:

我轻吹玉笛,依偎在江边,子野的风流从古至今流传。 隔岸的两人并非旧识,但入船后我多次演奏,他们便成了我的知音。 落梅曾洒在分别的路口,折柳却偏偏伤了送客的心。 别后旅途中有多少恨意,就请你们传唱这首《水龙吟》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金陵时的情景,通过与词客们的互动,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风流。诗中“轻调玉管倚江浔”一句,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后文通过“落梅”、“折柳”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离别的愁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