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草绕荒墩客到稀,谢公馀韵使人思。 白云明月归何处,著屐登山忆往时。 风鹤数声闻退虏,废兴千古笑残棋。 诸君剩有遨游兴,胜地携尊好对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濒行:即将离开。
  • 分赋:分别赋诗。
  • 丹青:绘画。
  • 行色:旅途的景象。
  • 技痒:形容有某种技艺的人,一有机会就想表现自己的技能。
  • 谢公墩:地名,相传为东晋谢安的故居所在地。
  • 馀韵:余音,指谢安的风采和影响。
  • 著屐:穿着木屐,谢安喜欢穿木屐登山。
  • 风鹤:比喻战乱中的消息。
  • 退虏:击退敌人。
  • 残棋:比喻未完的事业或未解决的问题。
  • 遨游:漫游,游历。
  • 携尊:携带酒器,指饮酒。

翻译

我即将离开金陵,各位词客分别赋诗,描绘都城的名胜,并将其画成图画,以壮我的行色。船中无事,我翻阅这些画册,忽然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赋诗以酬答,共得二十八景诗,每景一首。其中一首关于谢公墩的诗如下:

草丛环绕着荒凉的谢公墩,很少有客人到访,谢公的余韵让人深思。白云和明月不知归于何处,穿着木屐登山,回忆往昔。风中传来战乱的消息,击退敌人,千古的废兴,笑看未完的棋局。诸位还有游历的兴致,这样的胜地,携酒对饮,又该与谁共赏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谢公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草绕荒墩”与“谢公馀韵”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不朽。后句以“白云明月”和“著屐登山”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再以“风鹤”和“残棋”隐喻战乱与未竟之业,最后以“遨游兴”和“携尊对谁”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