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俞明逸先生

· 郑真
雁鸿将信到芹边,琴佩飘零又十年。 带草荒芜通德里,檐花飞洒广文毡。 多惭上客琼琚集,空待家人宝镜圆。 何日归来丘壑底,南山有兴赋悠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鸿:指传递书信的使者,比喻书信。
  • 芹边:指书信的边缘,比喻书信。
  • 琴佩:指古代文人佩戴的琴和玉佩,象征文人的身份和雅致。
  • 飘零:形容东西散落,比喻生活或境遇的不稳定。
  • 带草:指书带草,一种植物,这里比喻书信或文稿。
  • 荒芜:形容土地不耕种,这里比喻文稿或书信的破旧。
  • 通德里:指通达道理的地方,比喻学问或思想的交流。
  • 檐花:指屋檐下的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广文毡:指广文馆的毡席,广文馆是古代的学府,这里比喻学问的场所。
  • 多惭:非常惭愧。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琼琚:美玉,比喻美好的诗文。
  • 空待:徒然等待。
  • 家人:指亲人。
  • 宝镜圆:比喻团圆。
  • 丘壑底:指山林深处,比喻隐居的地方。
  • 南山:指隐居的地方。
  • 悠然:形容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翻译

书信如雁鸿般飞到我手边,琴和玉佩的飘零已过去十年。 书带草在学问交流之地荒芜,屋檐下的花儿洒落在学问的毡席上。 我非常惭愧,面对尊贵的客人,徒然等待着家人的团圆。 何时才能回到山林深处的隐居之地,在南山下悠然赋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雁鸿将信”与“琴佩飘零”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书信的珍贵,又暗含了诗人对过去文人生活的怀念。后两句通过对“带草荒芜”和“檐花飞洒”的描绘,进一步以物喻情,抒发了对学问和美好事物的留恋。结尾的“南山有兴赋悠然”则是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憧憬,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