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薛黉自号渊泉求铭其室

· 管讷
五行在天,惟一生水。 水之有本,源原于始。 潴之斯止,孰曰匪渊。 道之斯达,孰曰匪泉。 盈科后进,弗停一息。 维静维深,厥本乃立。 弗澄则浊,罔睹山岳。 弗挠则清,毫发乃明。 挠之澄之,清浊辨焉。 匪水若兹,惟人亦然。 心而弗澄,百欲是兴。 身而弗挠,一私靡扰。 昔在圣贤,观厥川海。 以近取譬,道无不在。 允尔泓父,逝者若斯。 我告尔铭,永言服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毗陵:地名,今江苏常州。
  • 薛黉:人名,具体不详。
  • :铭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
  • (zhū):水积聚。
  • 盈科:水流充满坑坎。
  • 维静维深:既静又深。
  • (chéng):使液体中的杂质沉淀,水变清。
  • (náo):搅动。
  • 允尔:诚然,确实。
  • 泓父:指深水,比喻深邃的学问或思想。

翻译

天地间有五行,其中只有水能生万物。水的源头,源自最初的地方。水积聚起来就会静止,谁能说这不是深渊?水流动起来就会通达,谁能说这不是泉水?水充满坑坎后继续前进,一刻不停。它既静又深,其根本因此确立。如果不沉淀就会浑浊,看不到山岳的影子。如果不搅动就会清澈,连毫发都清晰可见。搅动后再沉淀,清浊就能分辨。水如此,人亦如此。如果内心不沉淀,各种欲望就会兴起。如果身体不受搅扰,就没有一丝私心干扰。古时的圣贤,观察川海。以此为喻,道无处不在。确实如深水一般,逝去的水流如此。我告诉你这铭文,永远铭记并遵循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水的特性来比喻人的修养和道德追求。水之静、深、清,象征着内心的平静、深邃和清明。通过水的沉淀和搅动,阐述了人在面对外界纷扰时应保持内心的清澈和坚定。作品以水为喻,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修身养性的道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