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仲连蹈东海,子房托赤松。
奇策既已奏,何不终三公。
富贵固所愿,明哲在保躬。
文叔为天子,羊裘潜孤踪。
轩冕世所艳,宁甘富川翁。
念彼千载人,抗志罕所同。
冥鸿自高飞,焉能羁樊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连:指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他因不满秦国的暴政,投海自尽。
- 蹈:跳入,这里指投海。
- 子房:指汉初的谋士张良,字子房。
- 托:寄托,依托。
-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张良曾隐居修炼。
- 奇策:非凡的计策或策略。
-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的三个官职,这里指高位。
- 明哲:明智,懂得事理。
- 保躬:保全自身。
- 文叔:指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 羊裘:用羊皮做的衣服,这里指隐居生活。
-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和冠,代指高官显贵。
- 富川翁:指隐居在富川的老者,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羁:束缚。
- 樊笼:关鸟的笼子,比喻束缚。
翻译
鲁仲连投海自尽,张良依托仙人赤松子。 他们的非凡策略已经奏效,为何不终老于三公之位。 富贵固然是所愿,但明智之人更懂得保全自身。 文叔成为天子,羊裘隐居的踪迹却深藏不露。 高官显贵是世人所羡慕的,但怎能甘心做富川的隐士。 怀念那些千年前的人,他们的志向罕有相同。 高飞的鸿雁自然高远,怎能被笼子所束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鲁仲连、张良与文叔的不同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志向与世俗富贵之间的思考。诗中,“仲连蹈东海”与“子房托赤松”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非凡选择,而“奇策既已奏,何不终三公”则反问了他们为何不追求更高的官位。后文通过“文叔为天子”与“羊裘潜孤踪”的对比,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隐逸之间的抉择。最后,“冥鸿自高飞,焉能羁樊笼”一句,以高飞的鸿雁比喻志向高远的人,表达了对于自由与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