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智益游浙

· 管讷
铁佛千年寺,高僧始得名。 裹香参祖塔,洗钵出王城。 水向三江渡,山投两浙行。 马嘶天竺去,虎过石桥迎。 问法心应切,游方道可成。 归来当结社,细与话无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佛:指寺庙中的铁制佛像。
  • 祖塔:指佛教祖师的塔,用于纪念。
  • 洗钵:僧人用餐后清洗饭钵的行为,象征修行生活。
  • 王城:指都城,这里可能指杭州。
  • 三江渡:指三条江河的交汇处,可能指浙江一带的江河。
  • 两浙:指浙江东西两路,即今天的浙江省。
  • 马嘶天竺去:天竺指印度,古时称印度为天竺,这里指僧人前往印度求法。
  • 虎过石桥迎:可能指僧人途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 问法:指求法,寻求佛法真谛。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求法修行。
  • 结社:指僧人归来后与同道中人结成社团,共同修行。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翻译

在千年古寺中,铁佛静静守护,高僧因此得名。 你带着香火参拜祖师的塔,洗净饭钵,离开繁华的王城。 水流向三江的渡口,你将穿越两浙的山川。 马儿嘶鸣,仿佛向往着天竺的佛法,而虎影掠过石桥,似乎在迎接你的挑战。 你心切求法,游历四方,道业必将成就。 归来后,当与同道结社,细细分享那超越生死的智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求法的旅程,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的虔诚与决心。诗中“铁佛”、“祖塔”等词汇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重与深远,“洗钵出王城”则象征着僧人脱离尘世,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后半部分通过“马嘶天竺去”、“虎过石桥迎”等生动场景,表达了僧人在求法路上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僧人的修行之路,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崇敬。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