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书声

· 黄渊
肠折谁家子,中宵作苦吟。 衰灯三尺雪,破屋一腔心。 漏冷更筹尽,钟残僧梦深。 书灰剑断者,于此独萧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肠折:形容极度悲痛。
  • 中宵:半夜。
  • 苦吟:辛苦地吟咏,指诗人深夜仍在创作诗歌。
  • 衰灯:昏暗的灯光。
  • 三尺雪:形容雪下得很大,积雪深厚。
  • 破屋:简陋的房屋。
  • 一腔心:满腔的热情或心思。
  • 漏冷:指漏刻(古代计时器)中的水已冷,表示夜已深。
  • 更筹尽:更筹是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尽表示夜已深,更筹已用完。
  • 钟残:钟声已残,表示夜深人静。
  • 僧梦深:僧人已进入深沉的梦乡。
  • 书灰:书页上的灰尘,形容书籍久未翻阅。
  • 剑断者:指断剑,象征着失败或挫折。
  • 萧森:形容景象凄凉、冷清。

翻译

是谁家的孩子,在半夜时分悲痛地吟咏? 昏暗的灯光下,大雪覆盖了三尺,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满腔的热情。 夜已深,漏刻中的水已冷,更筹已用完,钟声已残,僧人已进入深沉的梦乡。 书页上积满了灰尘,断剑在此,景象显得格外凄凉冷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深夜苦吟的场景,通过“肠折”、“衰灯”、“破屋”等词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孤独。诗中“三尺雪”与“一腔心”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环境的艰苦,又突显了诗人不屈的精神。结尾的“书灰剑断者,于此独萧森”则深化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与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夜创作时的孤独与坚持。

黄渊

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幼颖悟,笃学能文。与同里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交,日以诗文相切磋。甲申鼎革,翌年南京复陷,全粤震动,渊与乡人于各隘口设关,晨启暮闭,以稽行路,乡里得以保全。曾踰岭涉江,跨匡衡泰岱,联络志士。胸中不平之气,皆托之于诗。其文奇肆郁勃,为明末岭东诸家之冠。晚岁筑楼亭于磐湖,抱节欲终老于此,人呼为黄处士。以任侠抱奇,戆直无忌讳,后竟为雠家所杀。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 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