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杂诗三首

扬帆平海波,系缆长江浦。 清眺倦水族,春心寄芳树。 风传女娲歌,朝送冯夷鼓。 行迹方滞淫,卜居问三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帆:升起船帆。
  • 平海波:平稳的海浪。
  • 系缆:系紧缆绳。
  • 长江浦:长江的岸边。
  • 清眺:清晰地眺望。
  • 水族:水中的生物。
  • 春心:春天的情感,常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芳树:芬芳的树木。
  • 女娲歌:传说中女娲的歌声,此处指美妙的歌声。
  • 冯夷鼓:冯夷是水神,鼓声可能指水声或庆祝的声音。
  • 行迹:行走的痕迹。
  • 滞淫:停留。
  • 卜居:选择居住地。
  • 三楚:古代楚国的三个部分,泛指楚地。

翻译

升起船帆,平稳地穿越海浪,然后系紧缆绳,停靠在长江的岸边。清晰地眺望着水中的生物,春天的情感寄托在芬芳的树木上。风中传来女娲的美妙歌声,早晨送来冯夷的鼓声。我的行迹在此停留,我正在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询问着关于三楚的信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旅行的情景,通过“扬帆”、“系缆”等动作,展现了旅途的动态美。诗中“清眺倦水族,春心寄芳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春天的向往。后两句通过神话元素“女娲歌”、“冯夷鼓”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音乐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居住地的期待和探索,体现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不确定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蔡汝楠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号白石。嘉靖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儿时听湛若水讲学,辄有解悟。好为诗,有重名。中年究心经学,知衡州,于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后参政江西,与邹守益、罗洪先游,学益进。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有《自知堂集》、《说经札记》。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