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具体指明朝某年的癸亥年。
- 遣祀:派遣官员去祭祀。
- 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 御寝:帝王的陵寝。
- 七陵:指明朝七位皇帝的陵墓。
- 蔡汝楠:明代诗人。
- 帝城:指京城。
- 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这里泛指帝王的陵墓。
- 红门:指皇宫或陵墓的红色大门。
- 郁葱:形容树木茂盛。
- 秘室:指陵墓中的密室。
- 孝缘:因孝而起的缘分,这里指因孝敬祖先而进行的祭祀。
- 时省:按时进行省视(祭祀)。
- 清班:清贵的官员班列。
- 月游:每月进行的游祭。
- 金茎:指陵墓前供奉的铜柱。
- 甘露:吉祥的露水。
- 绣岭:美丽的山岭。
- 障朔风:阻挡北风,象征保护和安宁。
- 熊罴:古代对勇士的称呼,这里指守卫陵墓的士兵。
- 宿卫:夜间守卫。
- 翠微宫:指帝王的陵墓,这里象征皇权的永恒。
翻译
在癸亥年的深秋,我被派遣去祭祀帝王的陵墓,恭敬地观看了七位皇帝的陵寝。京城的佳气与五陵相连,路转至红门,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陵墓中的密室因孝敬祖先而时常被省视,清贵的官员每月都会进行崇高的游祭。陵墓前的铜柱上垂挂着吉祥的甘露,美丽的山岭如屏障般挡住了北风。我的职责是带领勇士们守卫陵墓,万年长存,如同守护着翠微宫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蔡汝楠在癸亥年暮秋被派遣去祭祀帝王陵墓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帝王陵墓的庄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先的孝敬和对皇权的尊崇。诗中“金茎几树垂甘露,绣岭千里障朔风”等句,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陵墓的庄严与神圣。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蔡汝楠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号白石。嘉靖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儿时听湛若水讲学,辄有解悟。好为诗,有重名。中年究心经学,知衡州,于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后参政江西,与邹守益、罗洪先游,学益进。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有《自知堂集》、《说经札记》。
► 57篇诗文
蔡汝楠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九月既望陈勋卿招同穆王二令公登龙津逍遥楼望西樵诸山既暮移酌于东轩就月漫赋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江夏秋怀三首 》 —— [ 宋 ] 贺铸
-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曹子建集 》 —— [ 清 ] 曾习经
- 《 临江仙 其二 暮秋有感 》 —— [ 元 ] 段成己
- 《 怀寄寇元弼 》 —— [ 宋 ] 贺铸
- 《 九月都下对雪寄永叔师鲁 》 —— [ 宋 ] 梅尧臣
- 《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 —— [ 唐 ] 耿湋
- 《 八声甘州 · 九月末南湖对菊 》 —— [ 宋 ] 张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