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
陶公卧柴桑,人谓隐者流。
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龙俦。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
紫凤虽衔书,岂与燕雀游。
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
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桑:古县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的故乡。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陶渊明的高洁品格。
- 版筑:古代建筑技术,这里指陶渊明放弃官职,回归田园。
- 紫凤衔书:比喻陶渊明虽有才华,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燕雀:比喻平凡之人。
- 出处镜宣尼:指出仕与隐退如同镜子反映孔子(宣尼)的教诲。
- 圣矩自昭由:圣人的规矩自然显明。
- 斗酒谋:指世俗的享乐和权谋。
- 梁甫写悲讴:梁甫,山名,这里指陶渊明在山中写下的悲歌。
- 孔乐:指孔子所提倡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
翻译
陶公隐居在柴桑,人们称他为隐士。 我以朋友之谊品评他,他实为高洁如夔龙之辈。 他生于不逢时,放弃了官职回归田园。 虽有才华如紫凤衔书,却不与平凡之人同流合污。 他的出仕与隐退,如同镜子反映孔子的教诲, 圣人的规矩自然显明。 他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纷扰, 不追求世俗的享乐和权谋。 他长年孤独,如同无风之云, 在梁甫山中写下悲歌。 虽然最终死于饥饿, 但孔子所提倡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他已得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中,“夔龙”、“紫凤衔书”等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了陶渊明超凡脱俗的品质。同时,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出仕与隐退、世俗与清高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
黄省曾的其他作品
- 《 赠友生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溧阳旧县桥转至深溪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卧病草堂送客之金陵二首 》 —— [ 明 ] 黄省曾
- 《 南星别业树艺览汜胜之书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拟古宫词二十首 其十一 》 —— [ 明 ] 黄省曾
- 《 送丘道人之曹县访师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江南曲三十首 》 —— [ 明 ] 黄省曾
- 《 荅王将军惠松二首 》 —— [ 明 ] 黄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