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监双清亭与时敏联句

· 郑潜
每厌风尘思海峤,不知城市有瀛洲。 青山西去岚光近,紫阁前临王气浮。 小艇半横莲渚外,好风多在树枝头。 何当载酒频相过,笑倚阑干对白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监双清亭:亭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明代文人雅集之地。
  • 联句:古代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多人合作,每人一句或数句,共同完成一首诗。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和繁忙。
  • 海峤:海边的山岭。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比喻理想中的清净之地。
  • 岚光:山中的雾气反射的光线。
  • 紫阁:紫色的楼阁,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高雅之地。
  • 王气:指帝王的气运,这里可能指帝都的气象。
  • 莲渚:莲花丛生的水中小岛。
  • 频相过:频繁地来访。
  • 阑干:栏杆。

翻译

每当厌倦了世俗的纷扰,便向往海边的山岭,却不曾想在这城市之中竟有如仙境般的清净之地。青翠的山脉在西边蜿蜒,山中的雾气反射出迷人的光芒,紫色的楼阁前,帝都的气象似乎在浮动。小船半横在莲花盛开的水中小岛外,和煦的风多在树枝间穿梭。何时能带着美酒频繁地来访,笑着倚靠栏杆,与白鸥相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城市中的一处清净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仙境的向往。诗中“青山西去岚光近,紫阁前临王气浮”等句,以色彩鲜明、意境深远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结尾的“何当载酒频相过,笑倚阑干对白鸥”更是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