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邓子方

· 郑潜
云鹤去山人不远,近闻复在西来山。 瑶琴夜弄江月白,綵笔醉洒湘云斑。 四海交游成阻隔,平生嗜好只清閒。 何时过我论心曲,林下柴扉昼不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鹤:指仙鹤,常用来比喻高洁、超脱世俗的人。
  • 山人:指隐居山林的人,这里指邓子方。
  • 瑶琴:古代一种美玉制成的琴,泛指精美的乐器。
  • 綵笔:指绘图或书写用的彩色笔。
  • 湘云斑:指用綵笔描绘出的云彩图案,斑斓多彩。
  • 四海:泛指天下,全国各地。
  • 清閒:清静闲适,没有世俗的纷扰。
  • 心曲: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 林下柴扉:指隐居在林中的简朴住所。

翻译

仙鹤飞去,山中隐士并不遥远,最近听说他又回到了西边的山中。夜晚,他用瑶琴弹奏,江上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醉酒后用綵笔挥洒,绘出斑斓的湘云。四海之内,朋友们的交往变得困难,而我一生所好,只是这份清静闲适。不知何时你能来访,与我共论心事,那时林中的柴门将昼夜不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云鹤去山人不远”描绘了隐士的超然形象,而“瑶琴夜弄江月白”和“綵笔醉洒湘云斑”则通过音乐和绘画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隐士高雅的生活情趣。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期待与友人共叙心曲,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