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学士韵四首

· 杨荣
两京长许从和鸾,盛世赓歌兴岂阑。 在藻赋馀欣锡宴,伐檀诵罢愧徒餐。 只惭浅薄叨陪久,总谓明良际会难。 葵藿有心终向日,蒹葭岁晚独禁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鸾(luán):古代车上的铃铛,这里指随从皇帝左右。
  • 盛世赓歌:在盛世中继续歌唱,指在繁荣时期继续创作诗歌。
  • 在藻:指在华美的环境中。
  • 赋馀:赋诗之余,指在宴会上赋诗。
  • 锡宴:赐宴,指皇帝赐予的宴会。
  • 伐檀:《诗经》中的一篇,这里指诵读《诗经》。
  • 明良:明君和贤臣。
  • 际会:相遇,结合。
  • 葵藿(huò):葵花和藿草,比喻忠诚。
  • 蒹葭(jiān jiā):芦苇,比喻坚韧。

翻译

在两京之间长久地随从皇帝,盛世之中继续歌唱,兴致岂能减退。在华美的环境中赋诗之余,欣然接受皇帝的赐宴,诵读完《诗经》后感到愧疚,因为只是徒劳地享用美食。只惭愧自己的浅薄,长久地陪伴在皇帝身边,总认为明君和贤臣的相遇是难得的。葵花和藿草有着向日的忠诚之心,而芦苇在岁末独自承受寒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盛世和皇帝的忠诚,以及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谦逊。诗中通过“和鸾”、“盛世赓歌”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盛世的美好,而“在藻赋馀”、“伐檀诵罢”则体现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自谦。最后两句以葵藿和蒹葭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艰难环境的坚韧不拔。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文学才华。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