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山远思图赠章贡太守张鸣玉

· 杨荣
庾岭西来知几里,其下蜿蜒走章水。 章水盘回到郡城,南有崆山相对峙。 层峦叠嶂通杳冥,储珍毓秀多空青。 造化生成挺奇异,气势磅礴钟神灵。 兹山屹立何高壮,翠壁丹厓郁相向。 黛色苍苍望不穷,巀嵲凌空几千丈。 黄堂太守方盛年,读书掇科才且贤。 皇华光彩照海内,玉节时时下九天。 昨来拜官守章贡,五马恩荣世所重。 皂盖风云自绕旋,丹霄日月长瞻捧。 去岁双旌朝帝京,金台相见不胜情。 征骖初指龙沙路,归鞍已向虎头城。 分携去住心何苦,几度相思未由睹。 谩凭毫素染崆山,想像天涯渺何许。 悬知从容退食时,独对兹山览秀奇。 晴烟暝霭相恍惚,瑶林琪树纷葳蕤。 我因斯图寄遐想,引睇南天神独往。 高名期与此山齐,令德应知人共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崆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庾岭:山名,位于江西省。
  • 蜿蜒:(wān yán)形容路或河流曲折延伸的样子。
  • 章水:河流名,可能是指章江。
  • 层峦叠嶂:形容山峰连绵不断,重叠高耸。
  • 通杳冥:(yǎo míng)形容深远不可测。
  • 储珍毓秀:珍藏宝贵之物,孕育秀美之景。
  •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宏大,震撼人心。
  • 钟神灵:聚集神灵之气。
  • 翠壁丹厓:(cuì bì dān yá)形容山崖色彩鲜艳,翠绿与丹红相间。
  • 黛色:深青色。
  • 巀嵲:(jié niè)形容山峰高耸。
  • 黄堂太守:指地方行政长官。
  • 掇科:通过科举考试。
  • 皇华:指皇帝的恩宠。
  • 玉节:古代官员的信物,此处指官员。
  • 九天:指天空最高处,比喻朝廷。
  • 五马:古代太守的代称。
  • 皂盖:黑色的车盖,指官员的车。
  • 丹霄:天空。
  • 双旌:双旗,指官员出行的仪仗。
  • 金台:指朝廷。
  • 龙沙:地名,指江西南昌一带。
  • 虎头城:地名,指江西赣州。
  • 悬知:遥想。
  • 退食:退朝用餐,指官员的日常生活。
  • 瑶林琪树:形容树木美丽如玉。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
  • 引睇:(yǐn dì)远望。
  • 高名:崇高的名声。
  • 令德:美好的德行。

翻译

庾岭西来,不知走了多少里,其下蜿蜒流淌着章水。章水曲折回旋,流经郡城,南面有崆山与之相对。层峦叠嶂,深远不可测,珍藏着宝藏,孕育着秀美的景色。大自然创造出如此奇异之地,气势宏大,聚集着神灵之气。

此山屹立,何其高壮,翠绿的山壁与丹红的山崖相互辉映。深青色的山色望不到尽头,高耸入云,似有千丈之高。黄堂太守正值壮年,读书通过科举,才华横溢,贤能兼备。皇帝的恩宠照耀海内,玉节官员不时从九天下凡。

昨日来守章贡,五马恩荣,世所重视。黑色的车盖在风云中自旋,丹霄之上的日月常被瞻仰。去年双旌朝见帝京,金台相见,情不自禁。征骖初指龙沙路,归鞍已向虎头城。

分别时,去住之心何其苦,几度相思,却未能相见。徒然凭着笔墨描绘崆山,想象着天涯的渺茫。遥想太守在从容退朝用餐时,独自对着此山观赏秀奇。晴烟暝霭,恍惚间,瑶林琪树,茂盛纷繁。

我因这幅图画寄托遐想,引目南天,神思独往。期望高名与这山齐名,美好的德行应被人们共同仰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崆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山景来比喻太守的才华与德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层峦叠嶂、翠壁丹厓等,展现了山的雄伟与美丽。同时,通过对太守的赞美,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人文之韵。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