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琉佥事之广东

· 杨荣
翰苑编摩久著名,喜承鹗剡出神京。 外台共说乘骢好,故里争看衣锦荣。 不独秋霜清一道,还期时雨化诸生。 岭南自此民风厚,灯火弦歌处处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苑:翰林院,古代学术机构。
  • 编摩:编纂,整理书籍。
  • 鹗剡:指选拔人才的文书。
  • 外台:指地方官府。
  • 乘骢:骑着青白色的马,比喻官员出巡。
  • 衣锦:穿着锦绣衣服,比喻显贵。
  • 秋霜:比喻严厉的治理。
  • 时雨:及时的雨,比喻有益的教育或影响。
  • 诸生:指学生,学者。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
  • 灯火弦歌:指教育和文化活动。

翻译

在翰林院编纂书籍已久负盛名,欣喜地接受选拔文书离开京城。 地方官府都说你出巡风采好,故乡的人们争相观看你显贵的模样。 不仅以秋霜般的严厉治理一方,还期待你如时雨般教化众多学子。 岭南从此民风将更加淳厚,处处可见教育和文化活动的繁荣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杨荣送别彭琉去广东任职的作品,表达了对彭琉的赞赏和期望。诗中,“翰苑编摩久著名”一句,既赞扬了彭琉在学术上的成就,又预示了他将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后文通过对彭琉出巡和教化作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他治理地方和教化民众的期待。最后两句则展望了岭南地区在彭琉治理下将会出现的文化繁荣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