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尚书山水图

· 杨荣
青山嵯峨半空立,万叠芙蓉紫烟湿。 峰前昨夜春雨深,绕涧飞花水流急。 隔屿人烟凡几家,一径苍苔石磴斜。 溪回路细长芳草,月落幽林归早鸦。 山深洞口行人少,白云飞堕青山杪。 恍见沧洲树色微,如闻古寺钟声杳。 茅檐日出鸡犬喧,十里烟光连远村。 依稀乍疑筼筜谷,彷佛自是桃花源。 乃知画者通玄理,点染天机笔锋里。 尚书爱此欣得之,素壁高堂见山水。 人间美景不易寻,此图直比双南金。 玉堂展卷慕清绝,爽气萧萧风满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芙蓉:指山峰。
  • 屿:小岛。
  • 筼筜谷:古代地名,此处指幽静的山谷。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通玄理:理解深奥的道理。
  • 双南金:比喻极珍贵的物品。

翻译

青山高耸入云,宛如半空中矗立,万重山峰如同紫色的芙蓉,被烟雾湿润。峰前夜雨过后,春水急流,绕着山涧飞花。小岛上有几户人家,石阶斜斜,长满了青苔。溪流回转,路旁芳草萋萋,月落时分,幽林中早归的乌鸦。山深之处,洞口少有人迹,白云飘荡在青山之巅。恍惚间,看到沧洲的树色隐约,仿佛听到古寺钟声遥远。茅檐下,日出时分,鸡犬声喧,十里烟雾与远村相连。这景象仿佛是筼筜谷,又像是桃花源。

原来画者深谙玄理,笔锋间点染天机。尚书对此画爱不释手,将其挂在高堂,山水之美尽收眼底。人间美景难得,此画价值连城,如同双南金。玉堂中展开画卷,清绝之景令人向往,林中风声萧萧,带来阵阵凉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幽静。诗中“青山嵯峨半空立”等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而“隔屿人烟凡几家”等句则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后文通过“恍见沧洲树色微”等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注释

  • 嵯峨 (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芙蓉 (fú róng):指山中的紫色植物,如紫藤萝。
  • 紫烟:形容雾气或云彩的紫色。
  • 萦涧 (yíng jiàn):环绕山涧。
  • 隔屿 (gé yǔ):隔着岛屿。
  • 苍苔 (cāng tái):青苔,生长在石头上的绿色植物。
  • 石磴 (shí dèng):石阶。
  • (yǎo):深远、模糊不清。
  • 茅檐 (máo yán):简陋的房屋。
  • 筼筜谷 (yún dàng gǔ):古代地名,以竹林著名。
  • 桃花源:源自《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翻译

青山峻峭仿佛半空中独立,万座山峰像层层叠叠的紫藤萝烟雾缭绕。 昨晚峰前下了场春雨,山涧边飞舞的花瓣随着湍急的水流。 远处岛屿上人家稀疏,一条小路布满青苔,石阶蜿蜒。 溪流曲折,小路细长,长满了芬芳的草木,月落时分,乌鸦早早归巢。 山深处洞口人迹罕至,白云飘荡在山顶缝隙。 恍惚间看到水边的树木颜色微淡,仿佛听到远方古寺悠远的钟声。 早晨阳光照进茅屋,鸡犬相鸣,乡村烟雾与远处村落相连。 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筼筜谷,或是那梦幻般的桃花源。 原来画家领悟了自然的奥秘,笔触中蕴含着天地之机。 吴尚书喜爱这幅画,把它挂在高堂的素壁上,欣赏山水之美。 世间美景难寻,这幅画的价值堪比珍贵的黄金。 在华丽的书房中展开画卷,清新的气息和风声充满了整个树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尚书山水图中的景象,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以及画面所传达的自然之美。诗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山的形态、水的流动、花的飞舞,以及人间烟火的恬静生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禅意和隐逸情怀,暗示画作背后可能隐藏着深远的人生哲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