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葛元哲经历

· 郑潜
忆昔少年时,到处游名山。 讵知数载后,反堕尘网间。 故乡佳山水,梦寐不可攀。 感慨乌槎冈,栖迟碧水湾。 兹辰入深谷,如得青莲环。 拂石爱萝薜,穿云听潺湲。 谁寄草堂赀,已开松菊关。 况复迂宪节,绣衣相往还。 终焉慕陶杜,岂敢侪商颜。 霜叶晚瑟瑟,秋华晓斑斑。 溪桥供憩息,池馆燕馀閒。 便当此卜筑,足以散疏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讵知:岂料,哪里知道。
  • 尘网:比喻纷扰的世俗生活。
  • 乌槎冈: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栖迟:停留,居住。
  • 青莲环:比喻幽静美丽的山谷。
  • 萝薜: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隐士的居所。
  • 潺湲:水流声。
  • 草堂赀:草堂的费用,指隐居生活的开销。
  • 迂宪节:指遵循古代的礼节和规矩。
  • 绣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这里指官员。
  • 陶杜:指陶渊明和杜甫,两位著名的隐逸诗人。
  • 商颜:指商山四皓,古代隐士的代表。
  • 瑟瑟:形容风声或树叶声。
  • 斑斑:形容色彩鲜明。

翻译

回忆起年轻时,我到处游历名山。哪里知道几年后,反而陷入了纷扰的世俗之中。故乡美丽的山水,梦里都无法触及。我感慨于乌槎冈,居住在碧水湾。这一天我深入山谷,仿佛得到了幽静美丽的环抱。我拂去石头上的萝薜,听着穿云而过的潺潺水声。有人为我寄来了草堂的费用,我已经开启了松菊相伴的生活。更何况我还遵循着古代的礼节,与官员们往来。我终究羡慕陶渊明和杜甫,岂敢与商山四皓相提并论。秋天的霜叶在晚风中瑟瑟作响,清晨的花朵色彩鲜明。溪桥供我休息,池馆是我闲暇时的去处。我便想在此筑屋,足以让我散心疏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游历名山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转变和对自然美景的渴望。通过对乌槎冈、碧水湾等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陶渊明、杜甫等隐逸诗人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