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按察使郭智之福建
圣朝建百职,风纪任匪轻。
外台掌一面,郡邑瞻仪刑。
自非英特流,是职良难胜。
郭君京畿彦,擢桂当妙龄。
遂峨獬豸冠,正笏居明廷。
丹心照白日,逸气凌青冥。
乘骢道途肃,揽辔污浊清。
鹰隼戾霄汉,歘使凡鸟惊。
以兹荷优擢,出入被恩荣。
朱衣面黼扆,锦带腰间横。
奉命镇关陕,惓惓效忠诚。
边堠息烽警,民物俱安宁。
暂息九霄翮,高秋再骞腾。
七闽在南服,宪度虚鉴衡。
喜君膺荐拔,告别今戒行。
风清残暑收,雨霁凉气生。
画船泛清波,一日千里程。
暮发广川驿,朝过下邳城。
苏台月先白,钱塘潮正平。
行行抵闽粤,下车振英声。
林薮断豺虎,海岛绝鲵鲸。
令行群邪伏,心正公道明。
定知惠爱洽,不负知已情。
永保松柏操,岁晚长青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纪:指纪律、法度。
- 外台:指地方官府。
- 瞻仪刑:仰望效法。
- 英特流:杰出的人物。
- 擢桂:科举考试中举。
- 獬豸冠:古代法官的帽子,象征公正。
- 正笏:手持笏板,表示正式场合。
- 凌青冥:高耸入云。
- 乘骢:骑着青白色的马,指官员出行。
- 揽辔:拉住马缰,指控制局面。
- 鹰隼:猛禽,比喻英勇。
- 戾霄汉:高飞入云。
- 歘(xū):忽然。
- 荷优擢:受到优待和提拔。
- 朱衣:红色的官服。
- 黼扆:屏风,指皇宫。
- 镇关陕:镇守陕西一带。
- 边堠:边境的瞭望台。
- 九霄翮:高空的翅膀,比喻高官。
- 七闽:指福建。
- 宪度:法度。
- 虚鉴衡:空缺的监察职位。
- 膺荐拔:受到推荐和提拔。
- 广川驿:地名,指广川的驿站。
- 下邳城:地名,指下邳的城池。
- 苏台:苏州的别称。
- 钱塘潮:指杭州的钱塘江潮。
- 闽粤:福建和广东。
- 林薮:深林。
- 鲵鲸:大鱼,比喻恶势力。
- 令行群邪伏:法令一发,邪恶之人屈服。
- 松柏操: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翻译
在圣明的朝廷中,设立了百官,而风纪之职责任重大。地方官府仰望效法中央,若非杰出的人物,是难以胜任此职的。郭君是京城的才俊,年轻时便科举中举。他戴上象征公正的法官帽,手持笏板,在朝廷中正直地站立。他的丹心照耀着白日,逸气高耸入云。他骑着青白色的马,道路因此肃穆,拉住马缰,污浊得以澄清。他的英勇如同高飞的猛禽,使凡鸟惊恐。因此他受到优待和提拔,出入都受到恩荣。他穿着红色的官服,面对皇宫的屏风,腰间横着锦带。他奉命镇守陕西一带,忠诚地效忠。边境的瞭望台不再有烽火警报,民物安宁。他暂时休息,如同高空的翅膀,等待再次高飞。福建在南方,法度空缺,喜见郭君受到推荐和提拔,告别之际,他已准备启程。风清气爽,暑气消退,雨过天晴,凉气生起。他乘着画船,在清澈的波涛中,一日千里。傍晚从广川驿出发,早晨已过下邳城。苏州的月色先白,杭州的钱塘江潮正平。他一路行至福建和广东,下车时英声震天。深林中的豺虎被断绝,海岛上的大鱼被杜绝。法令一发,邪恶之人屈服,心正则公道明。他定能广施惠爱,不负知已之情。他永远保持坚贞不屈的品格,岁末依旧青青。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郭智之的才华与品德,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通过描绘郭君的官职晋升、忠诚履职、以及他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与祝福。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獬豸冠”、“鹰隼”、“松柏操”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