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游牛首山大司马乔公馈以法酒兼命武士导之夜宿僧舍二首

忆昔高皇帝,春山转翠旗。 龙颜开远眺,天笔赏新诗。 八代无停晷,羁人有独思。 不眠牛首夜,偏动鼎湖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
  • 大司马: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军事首长。
  • 乔公:指乔宇,明代官员。
  • 法酒:按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 武士:古代的军人或侍卫。
  • 僧舍:僧人的住所。
  • 高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 翠旗: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翠绿色旗帜。
  •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
  • 天笔:指皇帝的笔,比喻皇帝的文采或命令。
  • 八代:指多个朝代,这里泛指历史的长河。
  • 停晷:停止的日晷,比喻时间的流逝。
  • 羁人:旅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牛首夜:在牛首山度过的夜晚。
  • 鼎湖:地名,传说黄帝在此铸鼎后乘龙升天,后多用以指帝王去世。
  • :悲伤,哀思。

翻译

回忆往昔,高皇帝在春山间转动翠旗。 龙颜远眺,天笔赞赏新诗。 历经八代,时间不停流逝,旅人独自沉思。 在牛首山的不眠之夜,偏偏激起了对鼎湖的哀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明太祖朱元璋在牛首山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帝王的哀思。诗中“高皇帝”、“龙颜”、“天笔”等词语,描绘了皇帝的威严与文采,而“八代无停晷”则凸显了时间的无情。最后两句“不眠牛首夜,偏动鼎湖悲”,以牛首山的夜晚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和对帝王逝去的哀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帝王的敬仰之情。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