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子高

荡漾江南客,融怡席上珍。 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客路贫堪病,交情远更亲。 自惭儿女意,失泪滴衣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融怡:融洽、和乐。

翻译

在江南漂泊荡游的人啊,是宴席上和乐珍贵的宾客。一杯道别之酒,便是那独自踏上千里归途之人。行旅之途贫穷得都几乎要生病,友情却在远方更加亲近。自己惭愧于有这小儿女般的情意,泪水滴落湿了衣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孙子高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描绘了孙子高这个江南客的形象以及与他的情谊。“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既写出了离别的场景,又烘托了孤单之感。“客路贫堪病”显示出行旅的艰辛与不易,而“交情远更亲”则强调了友情不受距离影响的深厚。最后诗人为自己落泪感到惭愧,但又情不自禁。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寥寥数语将离情别绪表现得十分动人。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