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干(gān):江边。
- 邓禹:东汉开国名将,刘秀的重要将领。这里以邓禹未能完全扶持汉室,暗喻恢复明朝江山的艰难。
- 钟仪:春秋时楚国的官员,被郑国俘虏后,仍戴着楚国的帽子,表示不忘故国。“南冠”指囚徒,也借指南方人。这里以钟仪自比,表明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 龙文:指剑上的龙纹。
- 马革:马皮。这里指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裹尸体。
- 绨(tí)袍:用粗丝绸做成的袍子。战国时范雎曾受须贾陷害,后范雎为秦相,须贾前往谢罪,范雎因念旧情,不计前嫌,赠以绨袍。此处指并非为了个人私情而悲伤,而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悲痛。
- 澥(xiè):靠近大陆的海域。
翻译
惊闻黄石斋(黄道周)来到江边,我绕着梅花悲痛落泪,泪水怎么也擦不干。邓禹那样的英雄又能几回真正扶持汉室呢?我就像钟仪最终也不会改变对故国的忠诚而更换帽子(不会变节降清)。只留下我这把短剑,剑上的龙纹也已暗淡,我愿将这残躯交付给寒冷的战场,马革裹尸也心甘情愿。我岂是为了个人私情今日为你哭泣,而是这茫茫大海之上,风雨正漫天袭来(国家的命运令人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黄石斋到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的首联通过“惊传”和“泪未干”,表现出诗人听闻黄石斋到来时的激动与悲痛。颔联以邓禹和钟仪的典故,表明自己对恢复明朝江山的期望以及对故国的忠贞不渝。颈联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战斗到底,不惜马革裹尸的决心。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并非出于个人私情,而是因为国家面临的困境,以“澥天风雨正漫漫”形象地描绘出国家前途的迷茫和危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释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审免死,流放辽阳。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