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佥宪才甫北伐

· 谢榛
七月边烽动,三河兵气扬。 乘秋发猛士,计日缚名王。 剑倚云霄迥,旗连海雾长。 燕然一片石,终古有馀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佥宪:佥都御史的美称。(佥:qiān)
  • 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河,在今河南洛阳黄河南北一带。此处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 名王:古代少数民族声名显赫的王。
  •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翻译

七月的边境烽火燃起,北方边境地区的士气高昂。 趁着秋天派遣勇猛的战士,计算着日子要生擒敌方的首领。 宝剑倚靠在高远的云霄边,旗帜连接着海边的雾气显得很长。 燕然山上的那一块记功石,永远闪耀着剩余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刘佥宪才甫北伐之事。首联描绘了七月边境战事兴起,北方边境士气高昂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紧张而激昂的基调。颔联写朝廷趁着秋季派遣猛士出征,表达了对胜利的期望,显示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信心。颈联通过对剑倚云霄、旗连海雾的描写,展现出军队的威武雄壮和气势磅礴。尾联以燕然山上的记功石作比,暗示此次北伐将取得赫赫战功,使全诗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壮阔,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爱国的情怀。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