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舍人明可徙居同徐子与刘子成二比部夜集得书字

· 谢榛
仙郎近卜居,几乘载图书。 邻里通名后,墙头过酒初。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 补衮才无暇,明朝向石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郎:指尚书省的郎官,这里用来尊称吴明可。(仙,xiān)
  • 卜居:选择地方居住。(卜,bǔ)
  • :装载,这里指运载。
  • 丹禁:帝王所住的紫禁城。(禁,jìn)
  • 补衮: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这里指大臣的职责。(衮,gǔn)
  • 石渠:汉代的藏书阁,这里借指朝廷的藏书之处。(渠,qú)

翻译

吴明可这位才俊最近选择了新的居处,几辆马车运载着众多的图书。与邻居们互相通报姓名后,刚在墙头那边开始饮酒。更漏声渐渐低沉,感觉紫禁城离得很远,蜡烛的光影在碧绿的窗户上晃动,使窗户显得更加空寂。忙于补救规谏帝王过失,无暇他顾,明天就要前往朝廷的藏书之地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明可徙居后与友人夜集的情景。首联描述了吴明可搬迁新居并运载大量图书的情景,显示出他的文化底蕴。颔联写邻里之间互通姓名后开始墙头饮酒,展现出一种融洽的邻里氛围。颈联通过描写更漏声和蜡烛光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尾联提到吴明可肩负着补救规谏帝王过失的职责,明日将前往朝廷藏书之处,体现了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追求。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