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
客子上征舟,正值此阳月。
篱菊有黄花,岭梅含白雪。
采菊复采梅,持以赠远别。
远别思悠悠,好歌聊三阙。
好歌应择时,好鸟应择栖。
君看九苞凤,翱翔览德辉。
一鸣元恺集,再鸣二老归。
从此休风洽,四国仰垂衣。
珍重天门去,泰茅方类聚。
瞻彼万仞山,上有凌云树。
老干耐冬寒,长材栋廊署。
愿保此贞姿,独立岩崖处。
孤清漱凛霜,千古瞻风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舟:远行的船。
- 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
- 九苞凤:凤凰的一种,比喻杰出的人才。“苞”在这里读作“bāo”(注音)。
- 览德辉: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中。
- 元恺:指八元八恺,传说中上古高辛氏时的八位才德之士。
- 休风洽:美好的风尚和谐融洽。
- 垂衣:指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 天门:天宫之门,这里比喻朝廷。
- 泰茅:“泰”通“太”,“茅”指茅草,这里应指优秀的人才像茅草一样聚集在一起。
- 贞姿:坚贞的姿态。
- 凛霜:寒冷的霜。
翻译
旅客登上远行的船只,正赶上这农历十月。 篱笆边的菊花绽放着黄色的花朵,山岭上的梅花覆盖着白雪。 采摘菊花又采摘梅花,拿来赠送给即将远行分别的人。 这遥远的离别让人思绪悠悠,暂且唱上三首好歌。 好歌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好鸟应当选择合适的栖息之地。 您看那杰出的凤凰,翱翔在天空中,沐浴着道德的光辉。 它一鸣,八元八恺这样的才德之士就会聚集;再鸣,德高望重的二老就会归来。 从此美好的风尚和谐融洽,四方国家都仰望着天下太平。 珍重啊,前往朝廷,优秀的人才像茅草一样聚集在一起。 仰望那万仞高山,山上有直上云霄的树木。 那老树干耐得住冬天的寒冷,高大的木材可做房屋的栋梁。 希望能保持这种坚贞的姿态,独自挺立在岩石悬崖之处。 孤独清冷地承受着寒冷的霜雪,千年来人们都敬仰这种风度。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开篇,通过描写篱菊、岭梅等自然景象,烘托出离别的氛围。诗人用采菊采梅赠别的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接着,诗中以好歌、好鸟为喻,希望友人能如杰出的人才一样,有所作为。同时,诗人借用凤凰的鸣叫象征着人才的聚集和天下的太平,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在后两部分,诗人以万仞山上的凌云树和耐冬寒的老干为喻,鼓励友人保持坚贞的姿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又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