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山居杂感

襄城迷七圣,崱巘亦崆峒。 松干虬形拙,岩身魑状工。 风飘不自北,枭徙尚闻东。 夕照灭明外,翳然水木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襄城: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这里可能代指某个地方。
  • 七圣:指传说中的七位神仙或古代的七位圣君,具体所指在不同的文化和传说中有不同的解释。
  • 崱巘(zè yǎn):高耸的山峰。
  • (kōng)(tóng):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 (qi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这里形容松树枝干弯曲的样子。
  • (chī):传说中山川间能害人的怪物。这里形容岩石的形状怪异。

翻译

在襄城这里让人感到迷离,这山峰也如崆峒山般险峻。松树的枝干弯曲如小龙般形态笨拙,山岩的形状如同鬼怪般怪异精巧。风不知道从何处吹来,没有固定的方向,据说枭鸟向东方迁徙。夕阳的余晖在光明消失的地方,使得树木和水流都染上了红色,一片幽暗迷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岁暮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诗中通过对襄城、山峰、松树、山岩、风声、枭鸟迁徙以及夕阳余晖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奇特与美妙。首联以襄城的迷离和山峰的险峻开篇,给人以神秘的感觉。颔联详细描述了松树的枝干和山岩的形状,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颈联写风的不定向和枭鸟的迁徙,增添了一些动态的元素。尾联则以夕阳余晖下的水木景色作结,画面感强烈,“翳然”一词更突出了那种朦胧、幽暗的美感。整首诗意境独特,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