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栗道夫下第归上党

· 谢榛
早岁名成庾信流,春风走马向燕州。 壮心对酒惟长剑,华发论文一敝裘。 落日寒生杨柳陌,乱云晴绕凤凰楼。 圣朝何事淹才子,归卧青山复几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擅诗赋、骈文。这里借指有才华的人。
  • 燕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 华发:花白的头发。
  • 凤凰楼:泛指华丽的楼阁。这里可能指京城的某个楼阁。

翻译

早年就成名如同庾信般的人才,在春风中骑马奔向燕州。 壮志满怀时对着美酒,只有长剑相伴,头发花白时讨论文章,只穿着一件破旧的皮裘。 落日的余晖中寒意升起在杨柳道旁,杂乱的云彩在晴朗天空中环绕着华丽的楼阁。 圣明的朝廷为什么要埋没才子呢,回去隐居在青山之中又要度过几个春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送栗道夫科举落第归乡时所写。诗的首联描绘了栗道夫早年的成名和此次赴考的情景,流露出对他的期望。颔联通过“壮心对酒惟长剑,华发论文一敝裘”,表现了栗道夫的壮志未酬和境遇的困顿,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颈联以景衬情,落日、寒柳、乱云等景象,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也反映了栗道夫心情的失落。尾联则是诗人对朝廷未能赏识人才的不满和对栗道夫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安慰,希望他能在青山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实问题。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