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李巽川许习盘二正郎兼忆张怀洲黄门

· 谢榛
建业同官劳未休,三吴有待稻花秋。 署郎各系江湖念,计吏相关风雨愁。 别意且须通白雁,老年秪合在沧洲。 迩来青琐悬何事,草疏深宵重倚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业:南京的古称。(建,jiàn)
  • 劳未休:不停地辛劳。
  •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吴,wú)
  • 有待:有所期待。
  • 稻花秋:指秋季稻花开放,意味着丰收的时节。
  • 署郎:指官员。
  • 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吏,lì)
  • 相关:互相牵连。
  • 白雁:一种候鸟,古人常用以寄托书信或思念之情。
  • 秪合:只应。(秪,zhī)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指隐士的居处。
  • 迩来:近来。(迩,ěr)
  •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这里借指宫门或朝廷。
  • 草疏:草拟奏疏。

翻译

在南京一同为官,辛劳从未停止,三吴之地期待着秋季稻花开放后的丰收。官员们各自心怀对江湖的念想,负责登记的官吏因风雨带来的影响而忧愁。离别之意暂且需通过白雁来传递,年老之人只应在滨水之地隐居。近来朝廷中有何事发生呢,深夜里我草拟奏疏,倚楼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与友人在江南为官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官场辛劳、对江南地区的期待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描述了在南京为官的忙碌,以及对三吴地区丰收的期待,展现出对地方民生的关注。颔联则道出了官员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面临的实际问题。颈联通过白雁寄托离别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老年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官场的疲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则转向对朝廷近况的思考,深夜草拟奏疏、倚楼沉思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国家事务的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情感丰富,将作者的多种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