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李中丞子玉

· 谢榛
节钺经年颂未能,路人争说李中丞。 贤才几访吴枚乘,世事相论魏信陵。 愁见黄河秋尽雨,坐怜赤子夜深灯。 帝京尚忆逢狂客,骢马翩翩兴每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节钺(jié yuè):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 :歌颂,赞扬。
  • 争说:争相谈论。
  • 贤才:有才能的人。
  • 访:询问,寻求。
  • 吴枚乘:西汉辞赋家枚乘,曾是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这里借指有才华的人。
  • 世事:世上的事。
  • 相论:相互议论。
  • 魏信陵: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以礼贤下士、急人之困闻名。这里以信陵君比李中丞,赞誉他的品德和才能。
  • 赤子:本指婴儿,这里指百姓。
  • 帝京:京城。
  • 狂客:狂放不羁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相杂的马。

翻译

李中丞持节钺多年,我对他的赞颂都难以表达尽,路人也都争相谈论夸赞李中丞。 多次寻访有才能的人,就像当年吴王询问枚乘一样,众人都将他的世事见解与魏信陵君相论。 忧愁地看着黄河秋末还在下雨,怜悯地坐着陪伴深夜里百姓家的灯火。 在京城还记得曾与狂放不羁的我相逢,那时骑着青白色的马,兴致常常很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寄赠给李中丞子玉的。诗中通过对李中丞的赞扬,表现了他的威望和才能。首联写李中丞的威望之高,人们对他赞不绝口。颔联以吴枚乘和魏信陵作比,突出李中丞对贤才的重视以及他的见识和品德。颈联描绘了黄河秋雨中诗人对百姓的怜悯之情,体现了李中丞的仁爱之心。尾联回忆在京城与李中丞的相遇,以及当时的愉快场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李中丞的敬仰和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同情。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