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少林寺同莫陈二秀才

· 谢榛
萝径通深处,苍然峭壁重。 吟成太室雨,坐久少林钟。 习静聊今夜,探奇复几峰。 还期共禅榻,莫负岁寒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萝径:长满藤萝的小路。“萝”,读音(luó)
  • 苍然:深青色,形容颜色深。
  • 峭壁:陡峭的山崖。“峭”,读音(qiào)
  • 太室:指嵩山。
  • 习静:指习养静寂的心性。

翻译

沿着长满藤萝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只见深青色的陡峭山崖重重叠叠。 吟成关于嵩山的诗句时,仿佛嵩山之雨飘然而至,长久地坐在这里,听到了少林寺的钟声。 今晚暂且习养静寂的心性,还想要探寻几座奇伟的山峰。 期望能与你们共同在禅榻上修行,不要辜负这寒冬中依然苍劲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宿少林寺的情景和感受。诗的首联通过“萝径”和“峭壁”,展现了少林寺所处环境的幽深与宁静。颔联中,作者吟诗时仿佛感受到了嵩山的雨,坐久后又听到了少林钟声,富有意境,体现了作者的沉浸与思考。颈联表达了作者在今夜习静的同时,还有探索奇景的愿望。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能与友人共同在禅榻上修行,以及像岁寒松一样保持坚韧的志向。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心境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和对修行、坚韧的追求。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