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峰山有感

· 谢榛
树杪跻攀石磴悬,手扶藜杖出风烟。 东分辽海千重岭,北尽沙场万里天。 秋草征夫烽堠外,夕阳归鸟戍楼边。 时看白骨成悲感,为忆嫖姚战伐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 跻(jī)攀:攀登。
  • 藜(lí)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藜,一种草本植物。
  • 烽堠(hòu):烽火台。
  • 嫖姚(piāo yáo):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曾被封为嫖姚校尉。

翻译

登上五峰山,我感受到:沿着树梢向上攀登,那陡峭的石梯高悬着,我手拄着藜杖,穿过迷蒙的风烟。向东望去,划分开了辽海地区的重重山岭;向北望去,那广阔的沙场上连着万里天空。秋草在烽火台外,伴随着出征的人;夕阳下,归鸟在戍楼边栖息。时常看到白骨,心中涌起悲伤之感,因而回忆起当年霍去病征战杀伐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意境雄浑,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写登五峰山时所见的景色,展现了山川的壮阔和历史的沧桑。首联通过“树杪跻攀”“石磴悬”“手扶藜杖”“出风烟”等描写,表现出登山的艰难和环境的迷蒙。颔联“东分辽海千重岭,北尽沙场万里天”,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东部的山岭和北部的沙场,展现出雄伟的气势。颈联“秋草征夫烽堠外,夕阳归鸟戍楼边”,将秋草、征夫、烽堠、夕阳、归鸟、戍楼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尾联“时看白骨成悲感,为忆嫖姚战伐年”,由眼前的白骨联想到古代的战争,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反思,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全诗层次分明,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