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集吴比部鸣仲宅赋得秋月

· 谢榛
庭草惊秋白露垂,冰轮渐觉度河迟。 光临凤阙清钟断,寒入龙庭画角悲。 天际几看鸿雁影,山中又老桂花枝。 共知庾亮南楼夜,曾为勋名感鬓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河。
  • 凤阙(fèng què):汉代宫阙名,这里泛指皇宫。
  • 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这里借指边地。
  • 画角:古代军中的乐器,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其音哀厉高亢,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肃整军容。

翻译

庭院中的草因秋至而惊,白露低垂,月亮渐渐升起,仿佛在银河中移动得迟缓。月光洒在皇宫,清越的钟声停歇,寒冷侵入边地,画角之声显得悲凉。在天边几次看到鸿雁的身影,山中的桂花枝又一次衰老。大家都知道庾亮在南楼的那个夜晚,他曾为功名而感慨,连鬓发都变白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名未就的感慨。诗中以庭草、白露、冰轮等景物烘托出秋夜的清冷,又以凤阙、龙庭、画角等意象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光临凤阙清钟断,寒入龙庭画角悲”两句,将月光与宫廷的宁静、边地的悲凉相结合,意境深远。“天际几看鸿雁影,山中又老桂花枝”则以鸿雁和桂花枝的变化,暗示时光的匆匆。最后两句用庾亮南楼夜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思考和对岁月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