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纯甫宅同诸词丈夜集得池字

· 谢榛
为赓白雪郢中词,坐久寒生风露时。 万菊绕筵秋不老,几人耽酒月偏迟。 怀同旷逸山云度,道在行藏野鹤知。 应惜衰年荐仙味,西来碧藕自瑶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gēng):继续,连续。 郢中词:战国时楚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词”泛指高雅的诗篇或乐曲。 旷逸:心胸开阔,性情超脱。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进献,祭献。

翻译

为了续写如《阳春白雪》般高雅的诗词,我们久坐于此,不知不觉中已感到寒冷,风露渐起。 万盆菊花环绕筵席,秋天仿佛也因此不会老去,有几人沉溺于美酒,以至于月亮都升得晚了些。 心怀如同那开阔超脱的山间云朵般自在,人生的道路及行止只有那野鹤知晓。 应当珍惜这在衰老之年所进献的如仙品般的美味,那从西方而来的碧绿莲藕就如同来自瑶池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温纯甫宅与诸位词丈夜集时所作。诗的首联描述了大家为创作高雅诗词而久坐,同时点明了环境的寒冷。颔联通过描绘万菊绕筵的景象和人们对酒的沉醉,烘托出一种悠然的氛围。颈联表达了诗人豁达超脱的心境以及对人生的一种理解,认为人生的道路和行止只有自己知晓。尾联则提到了珍贵的碧藕,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好的意象。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典雅,体现了诗人在聚会中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