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夜西池君见过

· 谢榛
昔枉信陵车,侯生一敝庐。 自甘昭代隐,拟著老农书。 山冥登楼外,庭寒扫雪余。 相知在古道,宁复曳长裾。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
  • 西池君:诗中对来访者的尊称。
  • 信陵:魏国公子信陵君,此处借指作者所尊敬的人。(读音:xìn líng)
  • 侯生:本是信陵君的门客,这里诗人自比。(读音:hóu shēng)
  • 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此处或有作者自谦之意。(读音:zhāo dài)
  • 曳长裾(jū):拖着长长的衣服,指卑躬屈膝去求别人。(读音:yè cháng jū )

翻译

昔日承蒙您如信陵君般屈尊来访,我这寒舍如侯生的破旧房屋。 我甘愿在这清明时代做个隐士,打算写一部关于农事的书籍。 山峦昏暗,在登楼远望之外,庭院寒冷,在扫雪之后更显冷清。 我们在古代的道义中相知相交,又怎会再去卑躬屈膝地求人呢。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开篇,表达了对西池君来访的感激之情,同时通过自比侯生,表现出自己的谦逊。诗人甘愿在这个时代隐居,并著书立说,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对环境的描写,如“山冥登楼外,庭寒扫雪余”,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相知是基于古道,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情和高尚道义的珍视,以及对趋炎附势行为的不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的品格和追求。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