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
非因策雨恤龙乖,欲补天衣经素?。
岂是荷花能作镜,未疑芳草化为荄。
昌言斩马诚何用,危论烹羊戏似俳。
历叹兴亡千古事,弥深孤愤在予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策雨:策划降雨之事,这里寓意施展拯救之策。音:(cè yǔ)
- 恤龙乖:怜悯龙的失常,寓意对国家危难的担忧。音:(xù lóng guāi)
- 天衣经素:修补天上的衣服,经过平素的准备,意味着试图挽救国家危局。(在此处,“天衣”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命运或大局,“经素”表示经过长期的准备或积累)音:(tiān yī jīng sù)
- 荄(gāi):草根。
- 昌言斩马:正义的言论和果断的行动,此处可能指勇于提出建议和采取行动。音:(chāng yán zhǎn mǎ)
- 危论烹羊:危险的言论如同烹羊的游戏一样,可能指那些看似大胆却无益的言论。音:(wēi lùn pēng yáng)
- 俳(pái):诙谐,开玩笑。
翻译
并不是因为要策划降雨来怜悯失常的龙,而是想要修补天上的衣服,这是经过平素的准备。难道是荷花能够当作镜子,也不怀疑芳草会化为草根。正义的言论和果断的行动又有什么用呢,危险的言论就像烹羊的游戏那般像是戏言。屡次感叹兴亡的千古之事,更加深了我内心的孤独和愤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一些现象的无奈与悲愤。诗中用“策雨恤龙乖”“补天衣经素”等形象的表达,暗示了试图挽救国家危局的愿望。“岂是荷花能作镜,未疑芳草化为荄”则以荷花和芳草的变化,暗示事物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昌言斩马诚何用,危论烹羊戏似俳”表达了对一些看似正义或大胆的言论和行动的质疑,认为它们可能并无实际作用。最后,诗人通过“历叹兴亡千古事,弥深孤愤在予怀”,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愤怒。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时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