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鹤峰谒东坡祠

何处孤丘不绝攀,声华寂寞两俱删。 时宜可共朝云语,春梦无如学士间。 历宋元明迹不腐,于韩文陆公其间。 黄州赤壁儋州寺,双翮冥冥大小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丘:这里指白鹤峰,代指东坡祠所在之地。
  • 声华:名声荣耀。
  • 时宜:当时的事宜,这里指时事。
  • 朝云:苏轼的侍妾,此处借指东坡的情感生活。
  • 春梦:比喻苏轼的人生经历如梦境般虚幻。
  • 学士:指苏轼,他曾官至翰林学士。
  • 迹不腐:遗迹不会腐朽,指东坡的事迹和精神流传不朽。
  • 韩文陆:指韩愈(韩)、文同(文)、陆游(陆),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 (hé):鸟的翅膀,这里比喻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如翅膀般宽广。

翻译

在什么地方有座不断有人攀登的孤丘(白鹤峰)呢,(苏轼的)名声荣耀和(此地的)热闹都已渐渐消逝。 时事可以和朝云谈论,如梦般的人生没有如学士(苏轼)那样的了。 经历了宋、元、明,(东坡的)遗迹没有腐朽,在韩愈、文同、陆游之中,(苏轼)是其中的杰出者。 黄州的赤壁、儋州的寺庙(这些与苏轼相关的地方),(苏轼的影响)如大鸟和小鸟的翅膀,(影响着)大大小小的山峰(代指各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上白鹤峰拜谒东坡祠时所作。诗的首联通过描述白鹤峰的攀登和苏轼名声荣耀的消逝,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颔联将时事与苏轼的情感生活以及他如梦般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颈联强调了苏轼的遗迹历经岁月而不朽,并且将他与韩愈、文同、陆游等文学家相提并论,突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尾联以黄州赤壁和儋州寺庙为例,形象地表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的广泛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